前陣子看了三立的戲「紫色大稻埕」,該劇以日劇時代的台灣為背景,一群年輕的畫家,在那個年代逐夢的故事,劇中我最喜歡郭雪湖和他母親的角色,一個熱愛作畫的青年與全力支持他的溫柔母親。也因為這齣戲,讓我對那個年代的藝術家產生興趣,上網google郭雪湖生平與作品,發現除了郭雪湖,那個年代還有陳進、陳澄波等台灣畫家在日本大放光采,後來查詢膠彩畫的關鍵字,發現膠彩畫之父 林之助老師,在台中還有個畫室以紀念館的形式展示,立刻標註在我的地點,到台中後馬上過去參觀。
開館時間:週二~周日11:00~17:00(周一及國定假日休)
畫室是日式建築,拉門一打開就看到一幅巨大的畫作
「好日 1943 紙本膠彩 165x135cm」
另一間房間有放置林之助先生的獎狀、獎章,還有隨手紀錄靈感的筆記。
工作室與作畫書桌,壁面特製的收納櫃擺放各式顏色的礦物粉末,依照顏色漸層排列看來多彩繽紛。
膠彩畫,是利用各種天然或化工的粉末(雲母、珊瑚等礦石、泥土或金箔、銀粉等,再使用動物身上提煉的膠質混合的作畫方式,膠遇熱溶化,冷則容易凝固。冬天作畫就需要留意膠的變化。
膠水控制與顏料調和都是門大學問,用膠彩的方式創作巨幅的作品所耗費的功夫和時間,真的讓人無法想像。
畫室展示的都是複製畫,這幅「朝涼」是林之助以24歲年輕之姿入選「帝展」的作品。我非常喜歡!
當天有部分空間在展出『尋人憶事』蔡易良先生的油畫展。
走到後院處還有祈願小活動。
可以再空白紙上繪出想念的人物,綁掛在木架上,如同日本寺廟參拜使用繪馬祈願的方式。
我們三個人也畫了三張,裡頭有幾張真的畫的挺不錯的。
離開時也可以蓋橡皮章留個紀念。
展區不大,但可以進一步認識膠彩的作畫工具,和林之助先生的一些作品與生平。
剛好去的期間國美館也有在展出林之助的百歲紀念展,工作人員告知這個訊息,隔一天我們也順道去逛了百歲展。
看到很多林之助老師的花卉、魚鳥與風景的畫作,筆觸都很纖細又靈活,用色也很講究。
還有「朝涼」的原畫,館區內不開放攝影,但可以細細品味。
《膠彩畫之父 林之助 1917~2008》
在優渥的環境下長大的林之助,公學校(小學)畢業後,父親就安排他去日本讀書,原本是希望他讀醫科,但林還是對藝術情有獨鍾,家人對此也不反對,改報考了日本帝國美術學校,求學的過程中林之助很認真投入創作,這時期的他熱衷音樂、閱讀文學,偶爾獨自去咖啡廳沈澱心靈,尋找作畫的靈感。
(網路擷取)
「小閑 1939 紙本膠彩 195x150cm」
就是在他常去的咖啡廳裡產生的,當他看到女服務生在工作空檔時圍繞著暖爐邊取暖休息的畫面,那種輕鬆的氛圍令他忍不住想記錄下這一刻。
這幅畫中人物的服裝,跟紫色大稻埕那間喫茶店略有相似~應該也是劇組參考的時代背景。
(網路擷取)
「新宿所見 1937 膠彩 80x117cm」
則是他常去的餐館,從窗內窺探的東京街景。
橫縱交錯的屋頂及煙囪構成的畫面,還有保留前景的窗格與窗簾。
記得也有看過日本某位攝影師也是以窗景為題材,拍攝不同窗景中窺視的東京街景。一樣令人印象深刻。
書中提到,當他沮喪或低潮時,他反而會把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,去好的餐廳吃一頓美食轉換心情,這麼看來林之助老師也頗樂觀與正向。
(網路擷取)
「朝涼 1940 膠彩283x182cm」
我很喜歡的作品,是林之助報名新文展時,連日苦思畫作的主題與構圖卻沒有進展,某天早晨意外得來的靈感。
在清晨時空氣中含有晨露,他一踏出家門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。
原本色彩鮮豔的牽牛花,染上朦朧淺灰的色調,左側的女子是身在台灣的戀人,公羊為自己的化身,慕戀仰望著戀人。
這幅作品果然如願入選,並廣受好評!
當他在藝術領域起步大放異彩之際,無奈時局動蕩,又有孕妻在側,考量後他與妻子先回台灣,原想安頓好一切後再回東京,同時期日美關係緊張,後來遭逢太平洋戰爭爆發,最終因戰爭之故無法再到日本發展。
「囍日 1947 紙本膠彩 53.5x67cm」
在台灣觀察日常所產生的作品,畫筆刻畫時代背景下的人事物。
家中有囍,簡單的掛上紅布搭棚,為了宴客而忙碌的身影!
現在的囍宴也看不到當年傳統、簡單樸實的慶賀方式,反而更讓人玩味。
「小巷晨光 1966 紙本膠彩 31.5x41cm」
太陽剛從東邊升起,巷弄之間光線不像日正當中那般明亮,但在這時間,已有人影開始提著扁擔忙碌的上工囉。
我也很喜歡他在台灣的作品,畫出貼近人們生活的日常,與當時的風景。
也許沒有華麗的背景,但他的確也觀察到許多令人品味的風景。
而因為時代背景之故,膠彩畫在1970年出現危機,衝擊到膠彩畫的生存,當時的膠彩畫因為「東洋、國畫、日本畫」的名稱問題,也失了立足之地,因為膠彩不是國畫(水墨畫),但若是冠上日本畫或東洋畫,又難容於當時之政府的意識形態,最後林之助先生以繪畫材質為本,為膠彩畫定名。水為媒介的叫水彩,油為媒介的叫油畫,在他不斷的爭取下,終於獲得「膠彩」之詞可以正式使用在展覽。
其一生經歷時代與政局的驟變,仍舊致力於藝術創作與美的傳承,也替台灣美術史與膠彩畫留下珍貴的價值。
參考書目:膠彩‧雅韻 林之助(雄獅美術)
參考網頁:薰風:林之助的纖脆現代性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新增公開留言…